集部總集類
唐音
函架番号:511・49
唐音輯註
(跋題)
唐詩始音輯註1卷 唐詩正音輯註6卷 唐音遺響集註7卷
韓 特大 10册
元楊士弘編 [明]張震批注
朝鮮刊(乙亥字 補字) [翻]明正統4年跋書林葉添德刊本
朝鮮(明)嘉靖35年内賜安瑋 [慶長御讓本] 紅葉山文庫舊藏
丁子染雷文繋蓮花文空押艶出表紙(32.2×19.6cm),毎冊書脳下部に「共十」と書す,左肩に題簽を後補し「唐詩正音」墨書,第2冊右下方に貼紙して「<來歴志本[ ]《前編》>」朱書あり
第1冊前見返し「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 日/内賜承政院同副承旨安瑋唐音一件/命除謝/恩/(低9格)右副承旨<臣>朴(花押)」内賜記あり,虞序首に単辺方形陽刻「宣賜/之記」朱印記を存す
【第1冊】「唐音序」,[元]虞集,「(中略)虞集序」 「唐音名氏并序」,元至正4年楊士弘,「(中略)/至正四年八月朔日襄城楊士弘謹/誌」 「唐音凡例」 「唐詩始音目錄/(2行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集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」
巻首 「唐詩始音輯註卷之一/(2行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次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/ 楊烱(有注)/ 從軍行(有注)」,毎篇改行,句下夾注(小字双行),間〻行間に批点圏を附す,1巻
四周双辺(21.9×14.6cm)有界,9或8行17字,乙亥字,補字,貼紙同字修印,版心,中黒口(不接内周),双花口魚尾(対向)間題「唐詩始音幾」,張数
巻尾 「唐詩始音輯註<終>」
【第2冊】「唐詩正音目錄并序/(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集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」
巻首 「唐詩正音輯註卷之一上/(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次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/ 五言古詩(有注)/ 陳子昂(有注)/(低3格)感遇二十四首(有注)」,巻1上,【第3冊】巻1下至2上,【第4冊】巻2下,【第5冊】巻3,【第6冊】巻4,【第7冊】巻5,【第8冊】巻6
版心題「唐詩正音幾」
巻尾 「唐詩正音輯註卷之幾」
巻首 「唐音遺響集註卷之一/(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次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/ 王無功(有注)/(低3格)過酒家」,【第9冊】巻1至5,【第10冊】巻6至7
版心題「唐音遺響幾」
巻尾 「唐音遺響集註卷之幾(七<終>)」
「唐音輯註後序」,明正統4年李繼,「(中略)昔襄城楊公伯謙已嘗選辨詳備近時/張公文亮會摭諸家之言以爲唐音輯註朝/思夕究幾弊精神爲藁數易始克成編未以/示人秘藏篋笥厥後文亮殁長嗣豫登名桂』籍促赴春官次子惟剛覩其遺藁志欲刋行/敬走書備禮遣人賚藁宗書林葉添德氏刻/板以傳徴余序後(中略)/(隔4行)正統歲巳未春二月甲子東呉李繼書」
毎冊首に正方形陽刻「祕閣/圖書/之章」①朱印記を存す
来歴志著録本,内賜記の安瑋(1492-1563)は字伯珍,慶尚道・順興の人
第1冊前見返し「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 日/内賜承政院同副承旨安瑋唐音一件/命除謝/恩/(低9格)右副承旨<臣>朴(花押)」内賜記あり,虞序首に単辺方形陽刻「宣賜/之記」朱印記を存す
【第1冊】「唐音序」,[元]虞集,「(中略)虞集序」 「唐音名氏并序」,元至正4年楊士弘,「(中略)/至正四年八月朔日襄城楊士弘謹/誌」 「唐音凡例」 「唐詩始音目錄/(2行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集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」
四周双辺(21.9×14.6cm)有界,9或8行17字,乙亥字,補字,貼紙同字修印,版心,中黒口(不接内周),双花口魚尾(対向)間題「唐詩始音幾」,張数
【第2冊】「唐詩正音目錄并序/(低5格)襄城 楊士弘 伯謙 編集/新淦 張 震 文亮 輯註」
版心題「唐詩正音幾」
版心題「唐音遺響幾」
「唐音輯註後序」,明正統4年李繼,「(中略)昔襄城楊公伯謙已嘗選辨詳備近時/張公文亮會摭諸家之言以爲唐音輯註朝/思夕究幾弊精神爲藁數易始克成編未以/示人秘藏篋笥厥後文亮殁長嗣豫登名桂』籍促赴春官次子惟剛覩其遺藁志欲刋行/敬走書備禮遣人賚藁宗書林葉添德氏刻/板以傳徴余序後(中略)/(隔4行)正統歲巳未春二月甲子東呉李繼書」
毎冊首に正方形陽刻「祕閣/圖書/之章」①朱印記を存す
来歴志著録本,内賜記の安瑋(1492-1563)は字伯珍,慶尚道・順興の人